欢迎光临!乡村动态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乡村舆情> 正文

“寒地龙菜”小葱蒜 打通亿元产业链

日期:2025-07-09 作者:佚名 来源: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

  一头小毛葱,怎么就做成了大产业?一头大蒜,黑龙江产的有何与众不同?记者在绥化海伦市、哈尔滨市阿城区寻到了答案。

  专家走进毛葱基地(央广网记者陈显春 摄)

  小毛葱独头蒜 科技赋能强产业

  日前,记者跟随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分蘖洋葱(毛葱)全产业链示范观摩”专家组,来到绥化海伦市前进镇胜利村。这里的毛葱生产基地,100多个毛葱品种生长得郁郁葱葱,其中一块叶子呈深绿色的毛葱田格外突出。“这是东北农业大学和黑龙江省农科院园艺分院合作,从黑龙江省本地的280多个毛葱品种里选育出来一个品种,名为‘中际101’。”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张慧介绍,这个品种的毛葱,葱头均匀,成品率高,最大的优点就是不早衰,适合黑龙江、吉林种植,比其他品种产量提高14.78%以上,满足了企业对高品质毛葱品种的需求。

  专家走进毛葱基地(央广网记者陈显春 摄)

  近年来,黑龙江省蔬菜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和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2023年,黑龙江省蔬菜产量870.50万吨,打通“北菜南销”的市场渠道,成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淡季蔬菜供应的重要省份。

  2024年黑龙江省出口洋葱类商品为鲜产或冷藏的洋葱,贸易量和贸易额分别为24596.70吨和5282.74万元。“但随着分蘖洋葱加工出口贸易的进一步扩大,以及对加工用分蘖洋葱新品种和病虫害防控技术研发的投入加大,分蘖洋葱的种植面积会小幅上升。作为地方特色农产品,洋葱和分蘖洋葱的需求量会进一步增加。”张慧说。

  毛葱深加工产品展示(央广网记者陈显春 摄)

  海伦市中际农副产品加工有限公司是东北地区唯一毛葱深加工出口企业,企业在前进镇的示范种植基地,可带动周边2万亩毛葱种植面积,带动农户850户,效益达1亿元。2024年企业葱酥出口额近900万美元。

  “目前我们国家毛葱产业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和吉林,葱油葱酥出口需求呈现增长态势,葱油的附加值要翻到3-8倍。”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河北农业大学教授王哲说。

  毛葱基地的实验品种(央广网记者陈显春 摄)

  国家特色蔬菜长春实验站站长王学国介绍,毛葱在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大约有70多年的种植历史,现在每年的产值能够达到5亿元。毛葱虽是小作物,但做出了大文章。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通过科技人才下沉、科技服务下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在缓解农村蔬菜产业和设施农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科技创新、科技赋能引领黑龙江省特色蔬菜产业振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院长尹向前说。

  “寒地龙菜”金钥匙打开亿元大产业大门

  在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马晓非看来,寒地黑土不仅孕育了品质独特的“小毛葱”,还生长培育出著名的“独头蒜”,它们不仅是餐桌上的调味品,更是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专家向种植户讲解毛葱病虫害知识(央广网记者陈显春 摄)

  哈尔滨市阿城区地产大蒜是我国四大名蒜之一。记者跟随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分蘖洋葱(毛葱)全产业链示范观摩”的专家在阿城区白城村独头蒜生产基地看到了另一番喜人景象。

  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大蒜品种改良岗位科学家杨峰说:“独头蒜现在的市场效益明显要高于普通蒜,比种其它农作物挣钱。独头蒜生产要控制好水肥才能提高独头率,从而提高销售价格。当地推广部门和相关科技人员要加大对种植户的培训力度,把整个独头蒜生产的技术规范化,能更好地保证产业的顺利发展。”

  出口葱酥产品(央广网记者陈显春 摄)

  马晓非说:“黑龙江作为全国毛葱、独头蒜最大产区之一,涌现出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这个产业已经成为黑龙江省促进农民增收和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记者了解到,黑龙江省全力打造以“寒地龙菜”为重点的一批产业集群,叫响“寒地龙菜之海伦毛葱”等地域公用品牌,将“小作物”打造成“大产业”。

  专家查看阿城独头蒜(央广网记者李雪 摄)

  目前,黑龙江省为了“寒地龙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了以绥芬河蓝洋集团为新鲜蔬菜对俄出口企业、以齐齐哈尔市中蓝食品、哈尔滨市宾县高泰食品、哈尔滨市江赞食品、绥化市兰西中顺食品、牡丹江市宁安众泰食品等对俄、日、韩、欧洲速冻出口蔬菜生产基地。推进出口基地备案进程,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巩固高品质蔬菜“北菜南销”供应基地。以绥化海伦市、北林区等市区为中心,依托京闵三明科蓝洋集团、绥化市海伦向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绥化市北林区赵强蔬菜代销站,建立起高产高效优质夏季果菜“北菜南销”的规模化生产基地。

  一批“寒地龙菜”产业集群,一批黑龙江地域公用品牌,从寒地黑土里长出的“小毛葱”“独头蒜”,在科技赋能与品牌引领下,正变身为产业强、农民富的“金钥匙”。黑龙江用实践证明,找准特色、深耕产业,可书写出乡村振兴的“大文章”,让“寒地龙菜”的金字招牌更加闪亮。(记者 陈显春 实习记者 国琪)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村动态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村动态网 xcundt.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