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乡村动态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乡村建设> 正文

农村反诈宣传应创新方式

日期:2021-11-10 作者:佚名 来源:黑龙江农业信息网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下沉,为农村带去数字化便利的同时,农村网民数量迅速增加。今年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2.97亿,占网民整体的29.4%。

  但网络的高速发展给网络诈骗犯罪提供了滋生土壤。2019年发布的《网络犯罪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显示,2016年至2018年网络犯罪案中30%以上涉及诈骗罪,占比最高。根据2018年发布的《中国电信网络诈骗分析报告》,目前电信网络诈骗受骗的主要四类人就包括农村地区人群。可以说,不法分子一旦盯上农民,尤其是以老人和妇女为主的农村留守人群,就极有可能打着各种眼花缭乱的幌子,利用农民获取信息渠道窄、对专业知识了解不多等短板骗取钱财,严重损害农民利益。

  当前,网络诈骗呈现出手段多变、形式多样、赃款转移迅速等特点,亡羊补牢式的事后救济往往无法奏效,即使追回钱款也所剩无几。因此,通过反诈宣传传播反诈知识,帮助农民提升防骗意识和鉴别能力才能减少农民落入骗局的可能。

  然而,以往农村反诈宣传常采用发传单、发短信、挂横幅等传统方式,其传播范围、传播速度有一定局限,不能很好适应打击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的形势,而且传统反诈宣传在形式上多是“你说我听”的简单重复,实践中农民接纳程度并不高,“不识字”“看不懂”的情况时有出现。

  农村反诈宣传不妨换个思路、换种方式。首先,有关部门要与时俱进,充分借助新媒体受众广、传播快、成本低的优势,创作各类农民喜闻乐见的反诈推文、短视频、微电影,吸引农民观看,在休闲放松中学习防骗知识。其次,要创新传统媒体宣传方式方法,例如对真实案件加以改编,制作引人入胜的法制节目。最后,要充实反诈宣传内容,避免简单重复和理论说教,各地可以结合农村实际拆解典型案例,深度揭露新型诈骗陷阱、骗术手段,切实提升农民反诈能力。(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原文链接:http://www.hljagri.org.cn/rdgz/xncjs/202110/t20211014_823541.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村动态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村动态网 xcundt.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