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乡村动态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媒体报道> 正文

[黑龙江]讷河 规模经营黑土地 提高农业竞争力

日期:2021-11-23 作者:佚名 来源: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今年10月,在讷河市老莱镇的片片沃野上,机械收获玉米,秸秆粉碎还田,灭茬深翻整地……不到20天就完事了。丰盛村农民何彪告诉记者:“家里的42亩地流转给凯迪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一年收入3万元,我现在是‘甩手掌柜’,没事还可以出去打工。土地交给合作社咱心里踏实,这地整得松软、有劲儿,今年每亩增收20多公斤!”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和规模经营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今年,讷河市土地流转面积367.96万亩,占全市播种面积的58.96%,其中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到304万亩,占全市播种面积的48.71%。像凯迪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这样的农业生产全程托管服务组织,全市共28家,签订服务合同面积57.5万亩,涉及14个乡镇56个村。

    土地规模化和农业生产集约化,让小农户“牵手”现代大农业,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也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竞争力,使黑土地上呈现出无限生机。

    建设高标准农田

    让黑土地得到更好的保护

    大马力拖拉机、收获机、灭茬机、整地机轮番上阵,在田野里尽情驰骋……丰盛村农民王涛兴奋地说:“尽管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但合作社秋收、整地的场景仍历历在目。”

    据凯迪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晓辉介绍,他们拥有价值2000多万元的各种机械设备,播种、打药、收获、整地都由机械来完成。采用优良品种,测土配方精准施肥,耕作层深松深耕……近两年,一系列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让黑土地变“肥”了,每公顷玉米的产量从8吨提升到10吨。

    合作社规模经营有利于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近年来,讷河市因地制宜推广玉米秸秆翻埋还田、玉米秸秆碎混还田、保护性耕作覆盖还田、水稻秸秆旋耕还田、水稻秸秆原位搅浆还田、大豆秸秆深松还田、秸秆造肥提质还田等技术模式。全市现有可进行旱田秋整地作业车辆790台,水田秋整地车辆685台,今年完成秸秆还田近90万亩,深松整地167万亩。讷河市农机中心副主任王卓群说:“我们种地采用秸秆还田等新技术,每公顷土地比过去减了200多斤化肥,而产量没减少,品质还更好。今年,全市预计粮食总产量达到48亿斤左右。”

    合作社科学组织

    小农户“牵手”现代大农业

    “以前,一家一户的沟通麻烦,组织起来费劲儿,现在土地都连成片了,方便播种、管理、收获,合作社机械设备全,生产能力强,解决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经营在销售、技术、信息和资金等方面的难题。”讷河市老莱镇党委书记杨其光说,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不断涌现,让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广大农村正在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同样在老莱镇注册成立的成建现代农机合作社先后与大连广信集团、讷河港进集团、科农食品、黑龙江讷谟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利用他们先进的技术,结合本地的资源禀赋,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联合经营的方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实现统购、统种、统销,实现多方共赢。目前,合作社己转换完成有机地块5000多亩,安装了两套物联网监测系统,申请了“老莱河”绿色有机标识,生产出让市场接受、让消费者放心的农产品。今年,入社的615个农户年均收入将达到2万元左右。

    通过土地流转使农民从耕作中解放出来,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目前,全市外出务工约有17万人。2012年,长发镇丰产村成立玉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后,经过近10年发展,全村459户的土地全部入社,外出务工人员在400人以上,每年人均务工收入在2万元左右。

    讷河市委书记王永平说:“适度规模经营可以为农民提供专业服务,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拓宽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是讷河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原文链接:http://nync.ln.gov.cn/nyyw/qgnyxxlb/202111/t20211119_437722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村动态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村动态网 xcundt.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