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福建莆田城厢区“红色护田员”队伍深入西黄村,进行点对点指导,对撂荒地开展集中整治。在灵川镇、东海镇等地的乡间地头上,一派机械化与人工耕作的繁忙景象,昔日的撂荒地被“唤醒”了,呈现喜人新颜。
针对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土地流转率低、撂荒面积较大等问题,春耕以来,城厢区持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凝聚力,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撂荒地盘活优势,由熟悉农村工作、精通农业技术、了解农民情况的区镇党员干部、村“两委”党员干部、驻村第一书记等,组成“红色护田员”队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保障,推动650亩撂荒地复耕复绿。
据了解,城厢区“红色护田员”联系对接各自的帮扶村,开展“认领一块撂荒责任地”活动,持续宣传基本农田保护法律法规及相关惠农政策,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把撂荒地流转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因地制宜发展优质特色农业。条件相对较好的撂荒地,优先用于粮食生产;处于丘陵地区的撂荒地,主要发展特色粮油、特色水果等产业。对由于家中没有劳动力及整户外出务工而产生的农户弃种情况,引导农户将撂荒地流转给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公司等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土地流转经营。
通过整合“红色护田员”力量,城厢区有效整治撂荒地,不仅带动了村民在家门口务工增收,而且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该区持续巩固提升治理成果,确保合理利用每寸耕地,把撂荒地变成“人财聚合”的致富田,实现撂荒耕地和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有机结合。
附件下载: